新闻动态

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

紫外可见光谱常见概念和应用

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 

    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,光的波长越短、频率越高,其能量越大。根据光波长的长短,可将光划分为不同区域。
    光子是光的能量载体。光谱则是描述某种特定光的波长(单个光子能量)和强度(光子的密度)之间的关系的图谱。
    光波区域划分紫外可见吸收/漫反射光谱,常简称为紫外可见光谱。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、透射或反射的特性,从而测定、分析、推断物质的组成、含量及结构。由于远紫外区域的测试条件严苛,仪器复杂,因此一般不用此波段光进行测量。现在主流的仪器基本都可实现波长范围覆盖近紫外、可见、近红外、中红外光区的测试,并尽可能降低在近红外、中红外光区的噪音。在实际应用中,更多的材料还是测试波长200-800 nm范围(包含紫外-可见区域)。


紫外可见光谱常见概念和应用 

1、透光率(T%):一束单色光通过样品后,入射光光强I0减弱为I,则透光率:T = I/I0,或用百分透光率表示:T% = I/I0 x 100%。
透光率的表示方法有T%、Transmittance%、Transmission%。
2、吸光度(A)
A = log (I0/I),吸光度和透过率的转换公式是A = -logT。根据定义,吸光度数值可大于1,且当T趋于0时,A趋于∞,如图2。实际检测器是有响应范围的。
吸光度的表示方法有A、Abs、Absorbance、Absorption。 

3、反射率(R%):
    镜面反射:反射角等于入射角,光不被吸收。镜面反射只发生在表面颗粒的表层,未与样品内部发生作用,因此它没有负载样品内层的结构和组成的信息。
漫反射:光进入样品内部,经过多次反射、折射、散射及吸收后返回样品表面的光。漫反射光是分析与样品内部分子发生作用以后的光,携带有丰富的样品内部结构和组织信息。
总反射:镜面发射+漫反射,粉末样品的镜面反射很低,但在一些特定的,如光学涂层、光学镀膜等材料时就要考虑镜面反射的影响和测定。

    总体来说,紫外设备通常主要还是测定相对总反射率或漫反射率,表示方法有R、R%、Reflection%。镜面反射可通过适配积分球的镜面反射端口消除,单独的镜面反射通过镜面反射附件也可以测定。
这边提到的相对的概念,除了利用绝对反射率附件测试绝对反射率的情况,紫外设备通常测定的都是相对数值,相对吸光度、相对透过率和相对反射率。如相对反射率,即相对一个标准样品的反射率:R’∞ = R∞(样品)/ R∞(参比物),参比物质多用聚四氟乙烯标准品或BaSO4白板。
4、吸收率(A%):
    吸收率反映的是吸收的入射光光强占入射光光强的比例。因此吸收率A%和吸光度A是不同概念,不是简单的百分比换算。一般情形下,吸收率A%可以理解成,等于1-R%-T%的结果。
但是实际应用中,吸收率的换算并不准确。因为无论是R%还是T%,本身测的都是相对的数值,且透过的测试和反射的测试,光打在样品的区域未必是一致的,导致1- R%-T%结果的误差,甚至出现负值。一般测试中,我们也不建议去算吸收率。

分享到:
  更新时间:2021-09-26 16:23:03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
在线客服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